2025年11月5日,受王锦荣副校长和丘小玲教授的邀请,上海大学王卿文教授在贵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学楼416的学术报告厅里,生动诠释“数学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思维的体操”。在这场题为《打开线性代数的思维脑洞: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构建与实践》的报告中,王卿文教授展现了一场接地气的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本次报告由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胡支军教授主持。

数学教学:让抽象概念具象化
报告聚焦于线性代数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工具赋能—理念引领—教材落地”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王卿文教授首先以矩阵的相抵标准形为切入点,阐释其作为“思维破冰工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相抵标准形重新理解矩阵的秩,并探索线性方程组的新解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创新意识。

教育数学:让数学变得更“友好”
在报告中,王卿文教授介绍“教育数学”理念,引用张景中院士观点强调,数学教育研究教学方法,教育数学改造数学本身,“为教育改造数学”是教学创新核心。这一理念在他主编的《线性代数(第二版)》中充分体现,该教材调整课程体系,阐释知识来龙去脉,实现大学与中学数学衔接。王卿文教授指出,在学生认知中探寻概念、从概念衍生方法、让方法形成模式是教育数学精髓。

思维破冰:从“学数学”到“用数学思维”
在整场报告中,王卿文教授始终聚焦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他提出了涵盖八种数学能力和五种数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尤其强调“主动探寻并善于把握数学问题的背景与本质”这一能力。王卿文教授指出:“教学的根本目的并非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他借助矩阵的相抵标准形这一具体工具,演示了怎样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达成从“知识接受者”向“思维创新者”的转变。

作为国家教学名师、上海市领军人才,王卿文教授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果丰硕,在教学实践上也颇有建树。他主持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性代数”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典范。
报告结束时,不少师生表示,这场讲座让他们重新认识了线性代数:“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这样教!”这场报告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场教学示范。王卿文教授用实践证明,当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培养”时,线性代数不再是一门令人生畏的抽象课程,而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这种立足教学实际、注重思维创新的实践路径,为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式。
图文:丘小玲
一审:肖宜祯
二审:相燕
三审: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