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贵州大学“正大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校内选拔赛落下帷幕,本次赛事学校共组建338支参赛队伍,其中研究生组209支队伍、本科生组129支队伍,上千名同学参与,赛事规模创历史新高。

校赛邀请了来自省内外高校的房祥忠教授(北京大学)、朱利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潘东东教授(云南大学)、冯大河教授(贵州财经大学)、黄介武教授(贵州民族大学)、欧辉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和业界的俞宗尧研究员(贵州省统计学会)、姚梦兰高级统计师(贵阳市统计局)、戴石元高级统计师(贵州省人民医院)、王定考总监(贵州正大卜蜂贸易有限公司)等专家担任评委,评选出本科生组30支以及研究生组30支优秀队伍,他们将代表贵州大学参加省赛。






本次参赛队伍选题方向多元化,聚焦社会热点与民生需求。如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大量选题围绕贵州本土资源展开,如《贵州辣子鸡产品营销策略》《铜仁抹茶消费研究》《刺梨产品开发》等,聚焦“黔货出山”与产业升级,体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回应。非遗文化与现代市场融合:如《傩戏黔韵》《蜡染工艺品认知》《锡绣非遗传承》等选题,探索传统文化活化路径,将苗药、侗族大歌等非遗元素与消费场景结合。新兴消费与群体行为:关注Z世代、银发族、大学生等群体特征,涉及《奶茶消费热潮》《智能可穿戴设备需求》《预制菜渗透率》等,紧扣懒人经济、健康消费、国潮文化等趋势。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如《可持续包装材料》《废弃矿山生态圈》《森林碳汇开发》等,呼应“双碳”目标,体现绿色转型的市场洞察。数字技术与产业变革:AI、大数据、VR等技术与传统行业结合,如《AI问卷平台发展》《文旅IP数字化传播》《吉他产业元宇宙转型》等,展现技术赋能的创新视角。社会民生与公共政策:聚焦养老、医疗、教育等议题,如《社区养老服务供需》《门诊共济改革认可度》《电子产品防沉迷》等,体现对社会痛点的深度关切。其次,研究方法科学化,注重实证与交叉创新。定量模型广泛应用:如熵权-TOPSIS模型、机器学习预测、文本挖掘等技术被用于共同富裕指数测算、旅游趋势预测、婚恋观分析等领域,提升研究严谨性。多源数据融合分析:部分选题结合问卷调研、电商数据、社交媒体等多维度数据,如《直播带货营销效能研究》《多平台消费者决策因子分析》等,增强结论可信度。跨学科交叉特色突出: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与数据科学深度融合,例如《AIGC教育转型研究》《医疗资源下沉与消费选择》《文化IP共生机制》等,体现复合型研究思维。另外,地域特色鲜明,服务本土发展战略。深耕贵州资源禀赋:超半数选题聚焦贵州山地旅游、苗药、酸汤、桥旅经济等特色领域,如《“村BA”旅游影响》《天空之桥服务区调研》《FAST天文IP赋能》等,凸显“贵州样本”研究价值。政策导向性强:紧扣“四新”“四化”、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省级战略,如《煤矿智能监测系统提升路径》《“双碳”生态经济开发》等,体现服务地方发展的实践意识。
本届大赛选题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敏锐洞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既立足本土资源挖掘,又紧扣国家战略与全球趋势,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未来可进一步鼓励跨校合作、深化产学研联动,推动调研成果向政策建议或商业方案转化,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研促用”。
照 片:陈王勇、陈静羽
文字编辑:胡尧
一 审:肖宜祯
二 审:相燕
三 审:于松